一、史前期(朦朧時期) 人類還未見到微生物個體尤其是細菌細胞的一段漫長歷史階段前,憑借經驗在實踐中開展利用有益微生物和防治有害微生物的活動。例如,遠古人類發現,吃剩的米粥數日后變成了醇香可口的飲料,于是人類最早發明了酒。還有制曲釀酒、乳品發酵、制醬、制醋、腌菜、細菌冶金、漚糞肥田、提倡輪作、刮骨療毒、種痘防花、麥曲治瀉等。中國古代的酒文化,"儀狄作酒,禹飲而甘之。"《書經》"若作酒醴,爾惟曲蘗(nie)"《齊民要術》提倡輪作制。 宋真宗時代(公元998-1022,天花防御。
二、初創時期(形態學時期) 1664年,微生物學的先驅荷蘭人列文虎克(Antony van leeuwenhoek)首次觀察到了細菌。 列文虎克用自磨鏡片,創造了一架能放大266倍的原始顯微鏡。他用這個原始的顯微鏡觀察了幾乎每一個想看到的東西,雨水、污水、血液、體液、酒、醋、牙垢等,發現了許多肉眼看不見的微小生物,稱為"微動體",他描述了微生物的形態有球形、桿狀和螺旋樣,為微生物的存在提供了科學依據。 列文虎克是第一個報告自己觀察的人。列文虎克他沒有上過大學,是一個只會荷蘭語的小商人,但卻在1680年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的會員。但是到1861年近200年的時間里,對微生物的研究僅停留在形態描述的低級水平上。
三、微生物學的奠基(生理學時期) 微生物學的一套基本技術在19世紀后期均已完善,包括顯微術、滅菌方法、加壓滅菌器(Chamberland,1884)、純培養技術、革蘭氏染色法(Gram,1884)、培養皿(Petri,1887)和瓊脂作凝固劑等。1、Edward Jenner,1749~1823 1796年首創用牛痘預防天花,為預防醫學開辟了廣闊途徑。
2、 巴斯德:微生物學之父 (1)、發現并證實發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;瘜W家出生的巴斯德涉足微生物學是為了治療“酒病”和“蠶病”。 (2)、徹底否定了“自然發生”學說。 著名的曲頸瓶試驗無可辯駁地證實,空氣內確實含有微生物,是它們引起有機質的腐敗。 (3)、免疫學——預防接種,首次制成狂犬疫苗。 Edward Jenner,1796發明種痘,但是并不了解機制。巴斯德 1877研究了雞霍亂、炭疽病和恐水病,發現鈍化病原體可以誘發免疫性和預防疾病。 (4)、其他貢獻 巴斯德消毒法:巴斯德觀察丁酸發酵時,發現厭氧生命,提出好氧、厭氧術語。巴斯德消毒法:60~65℃作短時間加熱處理,殺死有害微生物。60~65℃作短時間加熱處理,殺死有害微生物。
3、柯赫:細菌學的奠基人
創用了固體培養基和純培養技術,創用了染色方法和實驗動物感染,為發現多種傳染病的病原菌提供實驗手段。發現了肺結核病的病原菌,這是當時死亡率極高的傳染性疾病,因此柯赫獲得了諾貝爾獎(1)、 微生物學基本操作技術方面的貢獻 a)細菌純培養方法的建立(純種分離技術)。土豆切面 → 營養明膠 → 營養瓊脂(平皿) b)設計了各種培養基,實現了在實驗室內對各種微生物的(培養懸浮培養法) c)流動蒸汽滅菌 d)染色觀察(細胞染色技術)和顯微攝影 (2)、對病原細菌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a)具體證實了炭疽桿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; b)發現了肺結核病的病原菌;(1905年獲諾貝爾獎) c)證明某種微生物是否為某種疾病病原體的基本原則——著名的柯赫原則。證實疾病的病原菌學說,柯赫法則。 ①、特殊的病原菌應在同一疾病中查見,在健康人中不存在。 ②、該病原菌能被分離培養得純種。 ③、該純培養物接種至易感動物,能產生同樣病癥。 ④、自人工感染的實驗動物體內能重新分離得該病原菌純培養。4、Joseph Lister,1827~1912首創用石炭酸噴灑手術室和煮沸手術用具以防術后感染,為防腐、消毒,以及無菌操作奠定了基礎。5、微生物學迅速發展并分化(1)、病毒學 1892年,俄國伊凡諾夫斯基發現煙草花葉病毒——第一個被發現的病毒。 1897年,德國Frasch等發現?谔阋卟《 1901年,美國分離出人黃熱病病毒。(2)、免疫學 1796年,英國Jenner發明了接種牛痘疫苗預防天花的方法。 巴斯德發明了雞霍亂疫苗、炭疽疫苗、狂犬病疫苗(3)、化學治療與抗生素 1909年,德國歐立希合成了治療梅毒的化學藥物——砷凡鈉明和新砷凡鈉明。 1929年,英國Fleming發現了抗生素。四、發展時期(生化時期) 1941年,英國微生物學家弗來明發現青霉素,開創了用抗生素治療疾病的新紀元。將青霉素投入生產,是通氣培養微生物的開端,將微生物學與工程學結合。
五、分子生物學時期(成熟時期) 1944,Avery 肺炎球菌轉化實驗,確定DNA是遺傳物質,標志著分子生物學的形成。 1953,Watson & Crick 提出DNA雙螺旋結構以及半保留復制假說。他們獨一無二的開闊眼界和敏捷思維,當之無愧地獲得了1962年諾貝爾獎。
20世紀70年代,基因工程的發展,工程菌的構建更促進了微生物學的發展。 微生物學推動生命科學的發展,促進許多重大理論問題的突破,對生命科學研究技術的貢獻,與"人類基因組計劃"。